湖北兴山民歌项目简介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260年)析秭归北界置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总人口18.52万人,国土面积2327平方公里。
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
兴山民歌渊源流长,1987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黄翔鹏先生的帮助下,对宋代从湖北江陵迁徒至今福建永安市丰田村人的族谱和大腔戏进行了考证,将其确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至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此外还可从曾候乙、西周、商代的编钟,特别是本地区长阳县出土的商周青铜猪磬的音列结构中找到印证。
兴山民歌音调奇特,不见经传,让人不识音高、不辨调式、不易歌唱。在音阶结构中含有一个介于大、小三度之间的音程,被命名为“兴山特性三度音程”。兴山仅有的两种三声腔的结构关系是:
↑do mi slo ↓la do (↓)re
350±15 300±15 350±15 180±15
五声音阶就建立在它们之上,亦被称为“兴山音阶”:
(↑fa)↓sol (↓)la do (↓)re mi sol
主要价值在于:1.兴山民歌在一片失传声中传承了下来,证明了我国传统音乐顽强的生命力;2.证明我国有独特的本土音乐;3. 揭示了荆楚古歌的面貌;4.独特的乐律学原理将丰富我国的音乐理论,填补世界音乐理论的空白;5.证明了我国民间艺术实践中,存在着与出土乐器相一致的律学原理;6.揭示了350音分左右的音程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久远的、客观存在的常规音程;7.见证了我国民间“鸡鸣歌”唱法的持久性与科学性;8.作为文化纽带,有助于我国南方多个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团结。
由于社会变革,科学进步的原因,现今会唱兴山民歌的人只占总人口的10%左右,如不大力抢救保护,不过十年必将消亡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