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兴山薅草锣鼓
时间:2020-09-15 阅读次数: 分享:

兴山薅草锣鼓简介

兴山县是王昭君故乡。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东邻宜昌市夷陵区和保康县,南接屈原故里秭归县,西连巴东县,北倚神农架林区。全县人口17万余人,国土总面积2327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头3580座,溪河156条。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过去地理环境极其闭塞,交通十分不便。这为兴山薅草锣鼓原始形态的保存和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

兴山薅草锣鼓主要用于苞谷等旱田薅草,功能在于指挥劳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调剂精神,活跃气氛,素有“一鼓催三工”之说。因此延伸到开荒种地、修水库等集体劳动,甚至用于水稻除草。

兴山薅草锣鼓历史悠久,形态古老,至今仍存在着严谨的程序性和严格的时序性,极好的保存了音调“怪异”、具有独特乐律学特征的巴、楚古歌等古代音乐文化信息。

兴山各地薅草锣鼓种类不同,有花锣鼓和攒鼓之分,花锣鼓又有三遍子、四遍子和五遍子锣鼓三种。歌唱的发声方法有“尖音”(“鬼音”、“天堂音”)、“满口音”和“二黄”三种。主要为歌师傅叠唱演唱,在一些地区也有薅草者与歌师傅对唱的。

兴山薅草锣鼓的伴奏乐器主要为锣和鼓,在个别地方加用了唢呐。其配置视薅草人的多少,有单锣鼓、夹锣鼓、双锣鼓、夹心单、夹心夹等。

兴山薅草锣鼓是个特大型的套曲,并且套中有套。唱腔极其丰富多彩,其特点是聚集成族(类),按时段歌唱,如花名、采茶等,都号称有48个之多。题材更为广泛,可谓包罗万象无所不唱。

兴山薅草锣鼓是我国为数及少的仍保持着原始形态的歌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